close

 

 

際開發援助的實務工作者對於微額金融計畫做為降低貧窮方法不陌生;近年來,社會上其他人士也愈來愈多人也因為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uhammad Yunus與他創立的Grameen Bank而了解微額貸款,熟悉Yunus與其追隨者運用 Group loan、小額貸款等模式協助貧窮與弱勢族群得以自足。

Gutemala.jpg 

當然,微額貸款的方法論不只於鄉村儲貸銀行模式,時至今日,微額金融更已經發展以國際機構、 NGO與部份商業銀行等為主要成員且成長迅速的產業;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全球共有超過7,000家微額金融機構(MFI),受惠的開發中國家貧窮人口多達1,600萬人,產業總值超過25億美元。

 

但是在整個微額金融領域的變化不僅僅在量,在質上也觀察出現一些微妙的演變趨勢。因為網路的崛起與普及,微額金融出現了有別於過往計畫型態的平台,這個平台向我們展現整個網路與數位發展帶給傳統型態微額金融計畫創新的可能。

 

 

讓每個人都變成窮人的銀行家的Kiva

 

Kiva基本上是一個微額貸款的網路平台,平台的一端是一般的個人出資者,另外一端是與Kiva合作的微額金融機構(MFI)與其終端借款人(end borrowers)MFI協助其借款人將其借款的用途以圖片配合文字於網路平台上呈現出來,包括他所需要的額度;其後,個人出資者自行選擇其所想要貸放的對象、額度,並且利用Pay Easy的機制傳送金額。個人出資者可以在網路日誌知道他所借出的金額的用處與還款情形。當該筆金額分期、無息償還後,出資者繼續在網路上尋找可以說服他的借款計畫,決定是否繼續循環貸出。因此,美國的中小企業老闆可以借款給遠在薩爾瓦多的中年婦女幫助她成立自己的小商店,改善她以及6個小孩的生活。

 

Kiva的崛起恰巧與近兩年的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erprise)、社會投資人(social investor)的概念相當呼應,服膺人類為共存一體、獲利與道德的目的應兼顧的理想的個人,對於網站訴諸的「你也可以是窮人的銀行家」、「你的一小筆錢可以改變另一個人的生活」的訴求認同。另外,Kiva也善用能打動網路使用者的模式,例如「實境體驗」的手法,像CNBC的記者John Larson就自己豋入成為出資人,並且代替其他的人實際飛到遠在非洲了解這個款項對借款人的幫助,把這個體驗再寫入網站; kiva也藉助了網路社群的討論、許多人將自己成為出資人的心得與其他有興趣的人分享,帶動更多人將對微額貸款的薄弱印象轉化為實際捐助活動(事實上,這裡的借貸對於個人出資者是一種捐助的行為多於借貸的意義)

 

依據kiva網站的資料,截至20082月為止約兩年時間, 已經有超過6.8萬筆貸款透過這個平台貸出,貸款總額超過48百萬美元。

 

從微額貸款計畫的角度,Kiva的模式還有需多討論之處,例如:個人出資者的無成本的資金如果沒有反映在終端借款利率上,是否只是MFI取得低成本資金的方式?或只是助長MFI的無效率性?借款的信用風險完全由出資人負擔,有沒有MFIKiva本身的道德風險問題?除了網路上的表面的「透明化」外,有沒有更有效的監督機制? 另外,以計畫的永續性角度而言,倚賴個人捐款行為是否能讓計畫能永續或擴大嗎?這些都是值得觀察的地方。

  

資本市場的機制下的微額

相較於Kiva, 墨西哥的Compartamos Banco無疑是較具爭議性的。這是家過去以非營利模式經營但成效不彰甚至岌岌可危的微額貸款機構,但是目前的他們深信微額貸款機構必須先獲利才能提供更多微額金融服務,其對借款人收取的最終利息可能令人瞠目。但是Compartamos Banco認為微額貸款終究無可避免高成本的事實,而如果能讓銀行獲利與成長,才可能服務更多的微額貸款需求,以該銀行為例,在2001年僅有61000個客戶,在這幾年已經擁有超過90萬個客戶。銀行本身也深信,獲利將吸引市場的競爭者進入,成就完整的微額金融產業,有效地驅使市場利率往下調整。該家銀行在20074月公開上市,發行股本超過10億美元;在他們的帶動下,有效地吸引7家正規金融機構與之角逐墨西個微額貸款市場,也如預期的帶動借款利率下降。Compartamos認為他們的低違約率與高客戶滿意度足以說明目標微額客戶群得到其所需求的貸款服務,而上市後他們也受到更多公開與透明監督。

 

姑且不論上述了兩種模式是否能經得起持續性的考驗,或是造福窮人的結果是否能合理化其手段, 上述兩個案例所能告訴我們的是,這個變化的意義在不僅僅界定出微額貸款的潛在受惠者,這是傳統型計畫所做的事情之一,更進一步的是界定與找出微額金融的潛在出資者;Kiva潛在的出資者是認同社會投資者的個人或私部門企業,Compartamos界定出的潛在出資者是公開發行的股東們。援助開發計畫要如何獲得主要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支持,這似乎可以是思考的方向。另外一方面,兩個計畫也突顯微額金融中介平台的“效率受到重視。Kiva的例子是以客戶端(包括個人出資者)的監督來促進效率,Compartamos是借助資本市場的監督和競爭機制來驅使效率的提升。效率仍將是未來微額金融計畫在金融中介機構的選擇或設計上的重要的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